账号: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帮助|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热门关键字: 轮毂 出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穷途末路

经济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穷途末路

发表于: 2014-01-30作者:《商业汽车评论》点击:3059

原文标题:一个自主品牌悲观论者如是说
 
丧失了时间上的优势,从业者一身暮气,有关部门又犹如资本家,你以为自主品牌真的能起来吗?

 

关于中国汽车业真正的竞争态势,相信很多人并不清楚。当然,这也不是一个容易搞清楚的问题。

《汽车商业评论》的专栏作家张豫在今年撰写的《反思“以夷制夷”战略》文章中写道,自主品牌的份额在2012年第四季度反弹,一部分原因确实是由于日系车下滑让出的一些市场,而更大原因则是由于自主品牌过于自信会获得一些日本厂商的市场份额,因而推动生产使得短期内的批发销售数字较为好看。

他认为,日本汽车制造商销量的下降对自主品牌有利仅仅是短期利好而已,中远期并不是福音。最大问题在于,如果这些日本汽车制造商份额下降得极快,从中远期来看蚕食日本厂商市场份额最多的一定是其他主要的全球竞争对手,并进一步巩固市场集中度,而非市场因素正使得这种变化趋势加速。

在当前阶段, 自主品牌别说和排名靠前的厂商竞争,甚至连减慢这几个厂商的发展速度都做不到,那么当顶级厂商彻底统治和主导市场并实现超高的生产规模和“超级平台”以后,自主品牌即便在看家的中低细分市场的丁点优势也将荡然无存。

自主品牌还能继续侥幸偷生吗?尤其是当国有汽车制造商没有强烈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愿,而私营自主厂商既缺资金又没有可供学习的外方合资伙伴。

张豫认为日本汽车厂商市场份额的快速萎缩并不符合“以夷制夷”的战略精神,也并不符合自主品牌的最大利益。最好的结果依然是让这些全球厂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自比较平均地占有一定市场份额,而不是相反!

这样或许能够让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获得又一些喘息机会。但是,这毫无疑问又是一个理想的假设。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在2013年国庆前夕和业内的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资深人士就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未来进行了一次长谈。在这次深夜的访谈中,他对于自主品牌几乎抱着完全悲观失望的态度。

他认为,自主品牌中目前虽然有些企业可以赚点小钱,但长远来看必死无疑,因为我们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合资品牌已经开始产品下沉;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不再有十多年前的蓬勃朝气,而是暮气沉沉;因为我们政府的有关部门并不真心支持自主品牌,而是如资本家一般,以它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太考虑其他……

爱之深则恨之切。《汽车商业评论》从其对观致汽车里隐藏的一点希望发现,他骨子里还是怀有对于自主品牌的深沉期盼,虽然他竭力掩盖。

再比如他说:“我是不绝望的。我认为中国没有自主品牌更好,很多合资企业在中国短兵相接,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政府可以支持这些企业。在中国,它们要想做大,会把技术带到中国来,虽然现在没有,以后一定会有。这样中国的技术水平就上来了,中国技术人员的机会也就来了。”

以下,我们将本刊记者与之的对话尽最大可能地呈现给读者,希望所有的人能够从中得到思考的线索,而不是轻佻地不以为然,或者继续无动于衷地沉沦。

只是能造车而已

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今年发展势头比较猛,造出来的车也很像样子,9月还参加了法兰克福车展,外界反响比较强烈。您对长安怎么看?

我现在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一点兴趣都没有,包括最近很火的观致。我觉得自主品牌现在可以搞一搞,还没死的时候可以赚点钱,长期来看一定会死。我是凭我自己的感觉这样判断。

对于自主品牌这些厂家,大家都清楚水平怎么样,技术怎么样。现在大家只能做个车,而且基本上思路都是错的。过去这10年没有抓紧,没有抓住时机,未来就没有机会了。

我知道您的意思是过去在低档车、中低档车方面跟外国品牌没有正面交锋的时候,在老百姓对车的理解与要求都比较低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向上走,没有把劲儿使足,没有做到可以和外国车抗衡那样一个状态。

是啊,弄了一大堆错误的东西,自主品牌所谓的技术,也是很基础的,它们认为“只要能把车造出来就行”,至于具体造得怎样就是另一码事儿了。弄一堆所谓的新技术,但是这些技术与国外那种技术相比,连十分之一都达不到。技术上不但不是完美无瑕,反而到处是窟窿,还自我感觉很好,以为什么技术都有了,其实只是能造车而已。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感觉良好?

它们之前是完全不会造车,现在是车造出来了,还能赚点小钱。汽车产业基数大,赚点小钱数额也颇大。犹如穷人乍富,洋洋自得。但这种情况能长期下去吗?我想,它们在下一轮竞争中一点优势都没有。

现在的成功只是短暂的,它们以为自己长期能够活下去,但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国外大型公司一进入中国中低端市场后,一下就把市场抢走了,我们没有竞争力,根本不能长久。

日本以前也是——包括汽车零部件及其他行业,小公司活得很好,但当大公司进入时,小公司一片片地迅速死亡。大的公司还没来时,小型企业能活得很好。物流行业也是,在最初,小公司买几辆卡车就能搞运输赚钱,大的物流公司一来,根本没有竞争力。

如果某家自主品牌企业具有独特的竞争力,能够在某个细分市场里有控制权,情况是否会好转?

这个可以,但是也要有一定的规模,而且企业家必须有眼光,不能小富即安。和过去比是更好了,和未来比呢?一个人想要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他必须要永远是个忘记过去的人,永远朝前看,忘记过去才会时时刻刻有颗很谦卑的心,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的汽车企业也是这样,和过去相比,的确是好了。但是和未来相比,当你面对那些合资企业,你要怎么竞争?这才是你需要考虑的。

我想,中国的自主品牌企业或者说大型汽车集团的领导们应该早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吧?你觉得他们不知道吗?

都知道,但是没当回事,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有政府支撑,有媒体支持,还有消费者购买,市场占有率还不是那么低,钱还在赚着,所以就不会太当回事。

但是现在这些合资品牌,正在建设三厂、四厂、五厂的有多少,你算算?生产的汽车,一旦价格达到5万?7万元,马上就能在市场大面积地铺开。赛欧和桑塔纳得势之后,人人都看得很清楚。

现在媒体认为,一些豪华车价格在中国太贵,要把价格压下来。确实,同它们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价格相比,在中国的价格要高2?3倍,但是这个价格下来的话,对于下面的产品挤压就会更厉害。

这样来看的话,如果合资品牌产品价格下沉,那么自主品牌哪个能活?也就只剩未来3?5年的时间。

我觉得这种情况自主品牌厂家也未必没有看到,只是很难组织资源、下定决心来搞自己的技术。实际上现在很多自主品牌厂家搞出来的东西,包括涡轮增压发动机,目前没法跟我们解释清楚,不能跟人明明白白解释技术。

中国目前没有技术啊!我们搞的这些涡轮增压发动机,别人都有了,别人有的你也有,你没有竞争力;抄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如人家好。就算是一样好,也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了;别人还有品牌,你没有,你没有办法竞争。原创的东西,不在“创”,而在创之后的价值。

什么叫绝望?

最近马自达正在中国推广创驰蓝天技术,它是要跟涡轮增压技术相抗衡的技术,如果我们自主品牌能原创出创驰蓝天这样的技术,那是不是就算很牛?

那是当然的。但是中国谁有这个能力?这要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正确的技术方向才能搞出来。这不是个偶然事件,这不是中国随意一个公司能够做出来的。

现在的中国自主品牌公司,浮躁自满,有一点点的成就其实还来自于抄袭,他们怎么可能做得出比别人更好的?

这岂不是很绝望?那是否可以说,即使这个自主品牌企业有向上之心,是不是在如今的大势下也没有用?

不是,看你怎么讲。我是不绝望的。我认为中国没有自主品牌更好,很多合资企业在中国短兵相接,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政府可以支持这些企业。在中国他们要想做大,会把技术带到中国来,虽然现在没有,以后一定会有。这样中国的技术水平就上来了,中国技术人员的机会也就来了。

但是中国现在也有不少很优秀的技术人员啊,自己本土培养的,还有海归的,都想着努力一把,并非都是酒囊饭袋吧?

是啊!我知道现在有一些科研人员正在努力进行创新研究,但是在中国没有市场。他们的支持经费大多来自合资企业或者说来自国外汽车公司。这样的创新研究,拿去问中国任何一家自主品牌主机厂,没有一家有兴趣,他们都问“外国人有没有搞过?他们没搞过的,我们不搞”。

科技部也是这样,问同样的问题,答案都是一样的。中国就是这样,在这个意义上我可以说,我们是个反创新的国家。什么叫绝望?你本来有点机会,但现在都失去了。

如果自主品牌现在说,“以前我做错了,我改”,难道不行吗?

没有这个机会了。以前合资品牌做中高端车赚钱赚得不亦乐乎,没想做低端车。但老百姓又要买便宜车,中高端需求是少数,自主品牌就这样赚了钱,但是赚了钱还要骂合资品牌,说要“自主创新”,但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去自主创新。

 

但是你必须承认这种说法:如果没有这么便宜的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会把价格降下来吗?

我承认。你比如说桑塔纳,刚进来时卖20多万元,如果没有自主品牌便宜车的话,可能很多车进来也都是卖20多万元。就像豪华车,卖得贵。反正中国人喜欢,不嫌贵,那为什么不卖贵一点?

对于桑塔纳、凯美瑞、雅阁这样的车,自主品牌将这些车的价格拦了下来,这方面自主品牌还是有一定贡献的。但是对于高端品牌,自主品牌一点贡献都没有,因为自主品牌没有办法去挑战一百万、200万的车。

当然,现在这种情况不存在了,因为合资品牌的车做得成本可能比自主品牌的车还低。

我们还要承认合资品牌培养了一批供应商,它们对于自主品牌的成长也功不可没。

但是自主品牌也给跨国汽车公司一个提醒,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要不要按成熟市场的标准来做?所以现在他们大多数都建立了新的标准——也就是金砖四国标准,实际上就是低成本标准。

所以现在合资自主可以生产更便宜的车,实际上就是降格了。当然,合资公司的全球车型没有降格,实际上是针对中国的车型降格了,也就是那些针对中国市场,打算卖五六万元的车。

合资自主一开始大家看好,后来发现表现不好又掉以轻心了,现在又发现它表现还行。它对于自主品牌的压力越来越大。

对,合资自主如果要是挂着原来的牌子和自主品牌打,那我们就更有竞争压力了。

大众是扛住了,不挂合资自主这个牌子。

所以杀伤力更大。

但是合资公司估计不会再往下做更便宜的汽车了吧?

是啊,利润太薄。实际上,合资公司不是不能做5万元以下的车,而是5万元以下的车即使做,挣也挣不了多少。现在很多合资公司,比如大众,战略通常是只做A级以上的车,绝对不做小车。

这样的战略非常对。中国人就算再没钱都喜欢大车,不喜欢小车,小车没面子。很多企业抄丰田的雅力士,但实际上只有奇瑞的QQ卖得好,其他卖得都不算好。而且做小车基本上都亏钱,小车的成本和桑塔纳差不多,但做桑塔纳就挣钱。

所以如果现在还有谁再做A00级,就是错误?

对,绝对不赚钱,而且消费者买完之后肯定不满意,不如多加点钱做好一点。江淮卖得最好的是和悦,同悦就不好,悦悦只在网上销得好。

中国自主品牌做车的理念就是从小到大都得有,什么平台都有,齐全。你盘点一下这些合资企业,哪个是靠小车赚钱?哪个企业都不是。这块产品基本上可以放弃了,不符合这个民族的需求。

观致带来一些希望

你觉得自主品牌已经没有机会了,但比如研发,我们从“没感觉”到“有点感觉”,不还是在进步吗?我们还有什么机会能够咸鱼翻身吗?

绝好的机会已经丧失,合资品牌已经在低价位开始部署产品,而且产品都是非常好的。你现在真正把每家公司的产能加在一起,你就知道未来这几家合资公司在经济型轿车上投下的产能,有几百万辆。这就直接挤兑我们自主品牌的空间。也就是说,这几百万辆合资车投放市场,中国自主品牌的车谁还卖得掉?有些车可以走政府采购,但老百姓呢,你能强迫老百姓买吗?

你看看现在的一些白领,什么时候他们都买自主品牌的车了,自主品牌才是真的成功了。否则的话是不行的。实在没有钱的人才会买自主品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一旦合资公司的产能大面积释放,它们之间都相互竞争,我们自主品牌更没有任何空间。

第一点,我们时间上的优势已经没有了;第二点,不争气,真正做自主品牌的这些人,一身暮气,根本就没有10年前的朝气。

想想也是,奇瑞当年不是正向开发了ACTECO发动机吗?因为品牌的原因,现在很多人并不相信这种发动机的水平,现在再说观致搭载的是奇瑞的发动机,而且捷豹路虎未来小排量产品也要用这个发动机。这不是证明奇瑞这个发动机还是很有水平的?

是啊,但奇瑞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产品来用他们当时研发的这款发动机。它那时开发的这种发动机到现在还是很先进的,只不过是开发出来还没有真正制造。到观致,等于说这是开发出来要准备制造了,但还是要等市场来验证。

那么像我们自主品牌做得比较好的还有上海汽车,MG、荣威,它们都没有机会?

它们有没有机会无所谓,反正有两个合资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赚钱就行了。我为什么说自主品牌没戏,过去我们可以从价格上获得一点优势,现在或者说过一阵连价格上的优势都没有了。

 

但我始终觉得观致还是不一样的,你觉得怎样?

对于这款车,定价定得好或坏,很重要。如果按照现在他们说的这个情况,花了这么多的钱,以外国人的思路做,定价肯定是不会便宜的。如果太贵的话,肯定卖不动;如果太便宜的话,也一样卖不动,人们会联想到奇瑞。价格必须适中,但这个价格在哪儿?

比如和韩国车对标,如何?

和韩国车对标也有风险。韩国车目前是引领了新一代的开发潮流,而观致是上一代的欧洲风格,而且还是中国厂家制造,沃尔沃还有些外国血统。所以我觉得有点难办。市场只给你一次机会。

观致第一款车如果不能大卖,它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这毕竟是一款好车。

很好的车,定价不合适,可能会失败。因为定价不光取决于它自身,还取决于竞争环境。一下子“闷掉”的好车,多得是;一款车拯救了一个企业,这样的例子也有的是,这在菲亚特、通用、克莱斯勒都发生过。

如果按照你这样的逻辑,观致这样的车是全新平台,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可以把宝压在这上面继续做?

可以呀,但是问题在于观致这个车从设计的角度而言可以成功,但是其他方面,管理、质量、销售体系都还不知道。至少我们知道,它现在也没有很强的销售体系。渠道并不好布置,一个新品牌就一款车,谁愿意给你做?实际操作上还是有很大困难的。

前面股东在搞研发时就花了很多的钱,为了销售,布置渠道还要花很多钱,但是却不能卖高价,这就很困难了。如果是一个有“底气”、有现成渠道的公司,或许卖观致是很简单的。但这是一个新起势的公司,会有很多问题。

如果全部放到奇瑞的体系里呢?奇瑞改成观致?

不行的,它要有一种新的形象。

现在的问题是,人家一款车就可以咸鱼翻身,那我们这个一款车为什么不行呢?

观致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希望,如果没有它,可能连希望也没有。它开发的角度是对的,挑战中级车,4.8米~5米长的车,如果成功了,会提升它的地位。

观致选的车型是对的,但在这个级别里,每家都有很多特别好的车,把最多的精力放在了这一区域。观致把车型选在了竞争最为强烈的地方,但是,观致也必须要进入这个市场,打赢了这个市场才能赢,这是攻坚战。这一战如果没打响,这个公司可能就没了。

这听起来挺悲壮的。那么我们是否有另外一种方法呢,比如和合资伙伴共享一个平台,比如上汽荣威950用的是通用汽车的君越平台,这样既省钱,也保证平台成熟。一汽奔腾用马自达6的平台,表现也不错。所以,以前没有好好研究技术,我们借一个,这是不是自主品牌发展的一种办法?

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不管是谁的技术,只要拿过来能维护你的品牌就行了。关键是下一次,谁借给你?下次人家不借,也是可能的。

吉利可以利用沃尔沃。

它在用,但是谈判非常艰苦,不是那么简单的。

吉利的机会大吗?

从概率论的角度,谁都有机会,但是机会有多大?我觉得很低,在50%以下。

如果它都在50%以下,那其他岂不是都在以下了?

对的。

长城呢?

长城近来发展得比较好,是因为它抓住了SUV这一细分市场。未来这个市场竞争如何,现在我不敢说。至少合资品牌目前来看,都不会放弃这块市场,那结果不必多说。

如果是长城达到了其他合资公司达不到的地方,那么其他自主品牌公司也会一哄而上,广汽、长安、奇瑞都在布局类似产品,都是在与哈弗抢占市场,而且瞄着哈弗的价格定。

道义上的支持

我观察到一些自主品牌,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内部斗争还是比较厉害。现在,外部竞争这么厉害,还需要内部这么搞吗?

中国人不相信外部的压力,只相信内部的压力。老板是承受外部压力的,内部的人,是怕内部的人取代,并不承担外部的压力。

你刚才说了两点对于自主品牌不利的因素,但是政府现在对自主品牌非常支持,这不是一个有利因素吗?

要我说,第三个不利因素就是政府有关部门。你以为它们真的支持自主品牌吗?你看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像一个资本家,以它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太考虑其他。一方面是不真心扶持自主品牌,另一方面是领导宁愿坐旧车,也不愿意坐新的红旗。官员坐自主品牌车实际上就是一种作秀,为了吸引眼球的。

我看来,国家支持自主品牌,实际上只是道义上的支持。国家从自主品牌中获得了多少,又从合资品牌拿到了多少?外国汽车进入中国,带动零部件等相关产业,在分红、交税之前,还要交发展基金,这部分是完全由中方控制的。我们是想尽办法让外方少拿钱,但外方是主要的贡献者,中方不是赚大了吗?

按照你的说法,那现在这些有合资的国有汽车集团,纷纷在搞自主品牌,不就是一种浪费吗?有这个必要吗?

这个倒也不一定,也才花了不过几十个亿而已,没多少钱,而且投入的设备以后还可以做合资用。首先它用这些项目拿了很多地,这个地就值很多钱,设备也没浪费。它们投入的这些根本不算钱,和在合资品牌建设三厂、四厂、五厂上花的钱比,是小巫见大巫。

你的意思是搞自主品牌不过是一场政治秀,实在不行再拿合资品牌收摊?

它就是唱一个戏,搞一下自主品牌,然后再让媒体帮着宣传,媒体以为它们实际上在搞了,实际并没有。你看现在合资公司最近在全国开了多少厂子,你看看它们投了多少钱。中方和外方一样,都是资本家行为,哪个赚钱做哪个,也无可厚非。

政府对这个事是不是也挺明白的,无所谓自主品牌?

这个不知道。但从利益角度来讲,自主品牌并没给政府带来过什么太高的利益。合资品牌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利润。

如果这样看,培养自主品牌不是多余的吗?

我是觉得是多余的。但是大老板可能觉得,“我挣这么多,浪费点钱无所谓”,何况也不算浪费。

但比如吉利、长城,一开始没有合资,也是自己做起来了。

进步是肯定有的。跟国外已经牺牲掉的品牌相比,比如悍马、土星、萨博,你觉得自主品牌有任何见长的地方吗?

奇瑞,好不容易和捷豹路虎合资了。但是有人说,根正苗红的自主品牌也合资了——按照你的逻辑,这样说是不是不对?

是不对,这是它们未来能赖以活下去的机会。一合资,利润可能就是百亿。你不合资,可能销售额才是百亿,利润还可能是负的。谁做公司不想赚钱?这才是最重要的。就和李书福拿了银行的钱去买下沃尔沃一样,奇瑞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如果能与捷豹路虎合作,可能一下就翻身了。

那你觉得日韩企业为什么发展起来了呢?特别是韩国,本土市场不足以供应其自身发展,而且还要与其他国家竞争。

首先,历史给他们的发展时间长一些。日本是从1930年代就开始,二战之前就有,虽然没成气候但开始搞了。虽然当时的汽车技术参差不齐,但是至少在当时,外国的企业都没进来。韩国也是这样。都是靠本土企业来支撑市场。然后成为以输出为主的汽车公司。

像日韩这样的国家,就要以产品出口、技术出口为活路,所以一开始就不能做烂车。此外,它根本就不让外国的产品轻易进来,当时他们国家市场需求其实是很少的,外国一进入,本土品牌立马就死掉了。他们的策略很简单,就是要出口,内需要尽量自我满足。

中国做不到这点,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决定了它们是世界上的主要市场,要给所有人创造机会。你看所有的公司,它是否成功,就取决于在美国的市场是否成功,因为那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在美国的成功,就意味着你在世界上是成功的。

而且像这样大体量的国家,必须是开放的。它靠自己来满足需求,太慢,必须要靠其他国家来帮助发展。像我们中国就是典型的例子,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1990年代之后,开放的力度是够的,整个世界蜂拥而至,一下把市场抬起来了。

这是大国的使命——提供大的市场,其他国家工业成功与否,取决于在你的市场成功与否。

中国如果当时汽车业对外封闭,自主品牌能否发展起来吗?

以前也是封闭的,也没发展起来。

现在体制是开放的,是不是封闭会好一些?

但那是不可能的,你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开放。

那搞合资也没什么问题?

对,搞合资已经对你是很大的照顾了。你看美国,如果自己国家的公司不行可以倒闭,被其他国家的公司取代。实际上有的行业也的确是被外国公司所取代的。它就必须这么大度,因为它是大海,必须海纳百川。

中国也得这么大度吗?

实际上中国也是,因为是大国。外国人是很期待的。像小国,你不搞,人家让着你;像大国,你不搞,人家是不会让着你的。

汽车合资是没有问题的,实际上就是自主品牌没有抓住迸发的机会,那个黄金十年的机会。

对。自主品牌想发展还是太难,现在能赚点钱就赚点钱。

世铝网 | 铝车轮质量协会 | 软件开发 | 铝合金轮毂生产厂家

Copyright © Shenyang Shining-Shinjin Machiner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0200680号-1 网站制作:易势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640号

铝合金轮毂网

微信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