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光 / 文
2025年3月8日9时54分,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据澎湃新闻报道,华川机械加工有限公司在进行铝合金轮毂打磨抛光作业时突发粉尘爆炸,造成20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5人确诊为轻中度灼伤,目前仍在院治疗,其余人员经紧急处置后已陆续出院。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已成立专项调查组,事故具体原因正在深入核查中。
华川厂房布局
华川抛光作业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2014年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后,国内公开报道的第二起铝合金轮毂抛光企业铝镁合金粉尘爆炸事件。据应急管理部历史档案显示,昆山事故曾造成146人死亡的惨痛后果,直接推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期两年的铝镁粉尘涉爆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当时对所有新建抛光设备的粉尘收集系统均制定了强制性技术规范,并取缔关闭了132家不达标企业。
此次事故初步调查显示:
一、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对粉尘爆炸风险认识不足,重效益、轻安全,未落实粉尘防爆安全主体责任,未参加2024年1月份全国粉尘涉爆企业事故警示视频会和4月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视频培训。
二、湿式风道设计不合理,喷水量严重不足,干式除尘器未采用正规泄爆装置,泄爆面积不足且朝向室内泄爆。
三、属地部门未准确掌握华川公司粉尘爆炸风险隐患实际情况,未将该涉粉作业30人以上企业纳入粉尘涉爆重点监管范围。
国家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铝镁合金粉尘在特定浓度下遇明火或静电即会爆燃,其爆炸威力相当于同等质量TNT炸药的40%,这对除尘系统的实时监测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对比国际同业,欧美国家已全面推广智能化无人抛光产线,例如采用六轴机械臂配合视觉识别系统,实现全流程人机隔离。在粉尘处理环节,普遍应用"气压循环+水幕吸附"复合除尘技术,通过三级过滤将车间粉尘浓度严格控制在标准以下。日本则强制要求企业安装粉尘浓度实时联网监测装置,数据异常时自动切断电源并启动喷淋系统。
此次事故暴露出三个关键问题:一是部分企业安全设备"带病运行"现象仍未杜绝;二是现有粉尘浓度检测标准滞后于国际水平;三是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存在形式化倾向。建议加快修订《粉尘防爆安全规程》,将智能监测系统纳入强制性认证范畴,并建立全国统一的粉尘涉爆企业数字监管平台。
秦皇岛事故调查仍在持续推进,但血淋淋的教训已足够深刻。当行业利润与安全投入的天平再次倾斜,当技术升级的脚步滞后于产能扩张的野心,历史的伤疤便会在新的时空坐标上重演。或许,唯有让智能装备成为标配,让要求与规程成为底线,让安全基因渗入每个生产环节,方能让铝合金轮毂抛光打磨行业的明天不再笼罩在粉尘爆炸的阴云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