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正在谋划一场转变。中国国内销售放缓刺激了汽车出口——今年迄今为止,中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了75%。
中国希望此次金融危机能提供一个机遇,让自己从低成本经济转变为高附加值经济。
一些汽车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很可能终于接近实现其成为全球汽车工厂的抱负。
随着出口攀升,一些人开始想知道,中国是将对美欧等发达市场的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大众(Volkswagen)和丰田(Toyota)等汽车制造商构成威胁,还是仍将局限于向新兴市场销售廉价汽车。
兼任菲亚特(Fiat)和克莱斯勒(Chrysler)两家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塞尔吉奥•马尔基翁内(Sergio Marchionne)最近警告称,全球汽车制造商要认真对待中国的雄心。
马尔基翁内在今年8月美国密歇根州召开的一次汽车工业会议上表示:“即便假设中国生产的汽车——一些分析师预计2015年将达到3000万辆,2020年将达到4000万辆——仅有10%用于出口,我们在本土市场也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IHS Automotive驻上海的Namrita Chow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增加海外市场销售的努力正在获得动力”。
今年迄今为止,中国主要国有汽车制造商奇瑞(Chery)的出口同比增长逾80%。
奇瑞计划投资4亿美元在巴西建立汽车组装厂,并在拉美其它地区建造生产设施。江淮汽车(JAC)和力帆汽车(Lifan)这两家中国汽车制造商,也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海外扩张计划,卡车制造商北汽福田(Beiqi Foton)则打算在印度建厂。
但分析师们表示,尽管国内产能过剩将推动中国汽车制造商出口,但这并不一定能保证它们在拉美、中东和俄罗斯这些当前支柱市场以外的市场取得成功。
北京汽车咨询公司Synergistics的罗威(Bill Russo)表示:“在‘中国制造’能够吸引更多富裕中国买家之前,期望中国汽车制造商获得更成熟市场中经验更老道、鉴别力更强的客户的认可,是不太现实的。”罗威是克莱斯勒(Chrysler)中国业务前负责人。
“在此之前,它们将只能卖给比较在意价格的消费者。”
Auto Foresight的张豫(Yale Zhang)表示,甚至最近的中国汽车出口骤增也具有欺骗性。他补充称,出口只是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人为造成的低点有所复苏。多数分析师都认为,当前出口繁荣背后的主要动因,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因国内需求疲弱而难以保持快速的销售增长。在需求低迷期间,它们甚至被代工制造商(OEM)抢走了市场份额。
但任何对全球汽车制造商面临的中国对手竞争明显加剧的担忧,可能都有些言之过早(最起码在发达市场如此)。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驻上海的张君毅表示:“即使在本土市场,中国汽车也无法与欧美对手竞争,更别提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了。”
即便是在新兴市场,中国代工制造商也面临欧美日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后者正在努力进行多样化调整,在增长缓慢的本土市场之外扩展海外市场。
上海汽车咨询公司思纬(Synovate)的包亦农(Klaus Paur)表示:“长期而言,海外成功必须建立在本土成功的基础之上。”